近年來我國的冷鏈物流得到了長足發展,那么我國冷鏈物流的主要模式都有哪些呢?對此,北京華海通達物流公司經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
該模式又稱3PL冷鏈物流。該模式由獨立于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商之外的物流企業將生產加工與批發市場、零售商連接,從而為冷鏈物流提供專業技術和科學決策。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主要由生產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簽訂協約而實現,其優勢在于降低了生產加工企業的對冷鏈物流的投資、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且減少了冷鏈物流的損耗成本,提高了農產品效率;其缺點在于生產加工企業對冷鏈物流的控制力減弱,甚至可能造成商業機密泄露。
以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模式
該模式由銷售端向生產加工端逐漸延伸,先控制市場,其次建設冷鏈物流體系,最后完善生產加工業,最終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模式。該模式的優勢是流通環節少,不僅利于冷鏈物流各環節的全方位監控,且利于信息在各環節的快速傳遞;其弊端是由于生鮮農產品的特點,使得該模式下的生鮮冷鏈物流輸運配送的范圍和適用范圍較小。
以大型連鎖經營企業為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模式
連鎖經營配送中心與上游的生產加工基地、經銷批發商和生產加工商通過合作或聯盟的形式,自建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下游的連鎖超市以及其他連鎖店鋪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多種類的生鮮農產品。該模式的物流體系在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減低產品損耗、管理標準的統一以及實現企業的零庫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應鏈中各企業主體核心任務無法協調發展,導致冷鏈物流成本增加,甚至出現斷鏈現象。
以大型冷凍批發市場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
農產品批發市場與生產企業、經銷商、專業合作社、消費者構成完整供應鏈,并建設完善的冷鏈物流設施,這為農產品的冷凍加工、冷凍儲存、冷凍運輸以及冷凍銷售環節提供了客觀條件。該模式下冷鏈物流具有專業化技術和設施,能夠保證生鮮農產品質量,并利于供應鏈中的加工處理和內部資源整合。但該模式下冷鏈物流的流通環節多,成本較高,不利于農產品流通的全方位監測和管理。
國有戰略儲備型冷庫
作為國有戰略儲備的農產品,由于國有或集體所有制的性質以及它所承擔的特殊戰略性的作用,因此參與市場流通的程度比較低。
綜上所述,我國冷鏈物流分為第三方冷鏈物流、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大型連鎖經營企業為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依托大型冷凍批發市場型冷鏈物流與國有戰略儲備型冷庫等五種模式并存的狀態。
本文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運輸服務、全國冷鏈配送、知識、技巧等資訊,請您搜索關注“華海通達”(CL-1039)微信公眾號。
標簽: 所有標簽 北京冷藏物流 冷鏈物流 冷藏運輸 冷藏倉儲 北京華海通達物流公司